地方性氟中毒,简称地氟病,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。它是在自然条件下,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,主要通过饮水、空气或食物等介质,摄入过量的致病因子--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,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的改变。四川省曾是地氟病严重流行区之一,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分布在10个市(州)23个县(市、区),饮水型氟中毒分布是6个市(州)12个县(市、区),饮茶型地氟病分布在3个市(州)30个县(市、区)。全省在病区采取了改炉改灶、降氟改水、推广低氟砖茶、健康教育等多项综合防治措施,取得较好的防治成效。2020年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8个县达到控制标准,4个县防治措施达到控制标准;2021年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23个病区县全部达到消除标准;饮茶型地氟病病区防治措施正在逐步落实中。2022年,全省地氟病继续保持上述状态。
地方性砷中毒,简称地砷病,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;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,长期通过饮水、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或/和过度沉着、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。我省2个州3个县有高砷区。全省在高砷区进行了改水,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新水源取代原有的高砷水,同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,防治成效显著。2020年3个高砷水县达到消除标准,2022年继续保持消除状态。
一九八三年专业人员在道孚县开展茶水中氟的监测。
从1985年开始,国家投放大量资金为地氟病病区进行改炉改灶,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、技术规范和督查方案,使我省地氟病病区的病情大幅度下降
一九九五年专业人员在兴文县开展氟骨症调查。
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地氟病,从中央到地方投入大量人力、财力, 图为2005年地氟病项目启动会
2018年地病所在壤塘县开展“改变生活方式、防治饮茶型地氟病”行动试点项目健康教育试点,向居民免费发放低氟砖茶
2020年氟骨症患者治疗启动,甘孜州乡镇卫生发放治疗药品
2020年在金川县开展饮水型砷中毒消除达标省级考核验收,考核组入户调查地砷病病情
2023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“暴露健康损害效应与氟中毒早起识别研究”在阿坝州若尔盖县开展现场工作,哈尔滨医科大学、省疾控中心地病所、阿坝州疾控中心、若尔盖县疾控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共同参与
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课题“川藏铁路沿线地方病分布规律、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研究”在理塘县开展调查,地病所等部门共同参与